黑格爾的辯證法和唯物辯證法有區別嗎?
有,很大區別,甚至可以說,黑格爾辯證法與我們慣常理解的唯物辯證法,是全然不同的東西。
1、我們理解的唯物辯證法,是一種多因素論,而不是基于一元論建立起來的。
所謂多因素論,就是要求我們分析一個物品、事件,試圖從多個要素去分析。比如說我們分析一個歷史事件,要從多個角度,多個因素,如經濟、政治、文化等因素去分析。
但是很可惜,這個看似很有道理的觀點,在黑格爾辯證法系統之中,根本算不上辯證法。原因在于兩點
1、多因素分析,仍然是物化形態的分析,他依然假定對象的性質是現成給定的,我們的主觀意識與這個對象是分離,我們的主觀意識只不過是盡可能地多因素分析這個對象的性質,從而試圖窮盡所有對象的性質,就認為我們把對象的內容分析清楚。
這不是辯證法,這是一種知性思維下的分析方法。
2、他不是概念的演動,而是對于既有表象的分析,而沒有上升到概念上,也就是缺乏主體意識與對象的共建關系之中去思考問題,而是把兩者拆散,進而建立起一個虛假的關系去分析這里面的問題。
于是他造成嚴重的問題,就是你馬上面臨一個問題,就是你把一個對象的各個因素即使窮盡了,你對對象本身還是一無所知,因為這個因素只不過是現象,而不是對象本身。其次,你怎么判斷這個對象的性質,哪一個是重要,哪一個是不重要的呢?
你會發現,你對對象仍然是盲目的。所以這里的重要與否,就插入了一個主觀意識的選擇之中。
在這種唯物辯證法的觀點之下,什么是主要矛盾,什么是次要矛盾,根本沒有客觀標準,完全是某個領導的意志的產物,他說這個是重要,就是重要的。
所以,在這個唯物辯證法之下,必然會出現雙重意識的狀態,因為多因素分析,意味著主體意識還無法真正意識到對象的本質。
2、唯物辯證法,缺乏自由性。
唯物辯證法,由于他是物化形態的分析模式,所以他必然缺乏自由性,他仍然認為,物是超越于人,所謂見物不見人的危險依然存在。所以在唯物辯證法指導下的狀態,往往缺乏普遍的主體意識,而是只有一個人的自由。
3、唯物辯證法的一分為二看問題,是純粹虛假的辯證法,是一種不懂辯證法的狀態。
所謂一分為二看問題,仍然是物化形態。他把某個物化的對象,一分為二切開,于是把所有矛盾都解釋為這兩個因素的演動排布,他甚至比多因素分析還要糟糕。
因為多因素分析,至少還分析出文化、經濟等等內容,而一分為二,僅僅視為兩種因素的演動排布,反而遮蔽了其中的偶然性,從而把社會硬是套入一個既定的模式之中。
并且一分為二,往往用于善惡判斷之中,而善惡判斷是一種價值性判斷,所以他有著很強的主觀性,一旦把它一分為二地看待,似乎善惡就消失了。
所以一分為二一方面會呈現出雙重意識,一方面又會呈現出非黑即白的觀點。、
4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,是完全不懂辯證法的產物
這與前面所說的分析方法是一樣,他只是一種在知性思維下理解世界的一種模式,而根本接觸不到概念。
黑格爾從來不高估中國哲學,其中一個原因,就是因為他認為,在人類早期思維之中,呈現出一種原始狀態的辯證法思維,但是這種思維是基于一種直觀意義上的,無中介的建立起直接聯系的模式,這種模式是精神還無法脫離自然的狀態。所以,有些人高估中國古代就有辯證法,實際上都是不懂辯證法的原因
這種原始狀態的辯證法,后來法國哲學家布留爾寫了一部《原始思維》專門來探討,他認為這是一種互滲律的原始思維現象。
那么,什么才是真正的辯證法?只要抓住幾個核心就能理解
1、他是建立在承認偶然性基礎上,又承認自我意識基礎上的產物。辯證法往往被人誤解,認為辯證法所給出的圖景,是一個純粹必然性,而沒有偶然性的因素。這一點是完全錯誤的,辯證法不僅不反對偶然性,相反他要積極地去揚棄偶然性。偶然性在黑格爾看來,只不過是自然性,精神唯有克服自然,或者說能夠充分地把握偶然性,才能達到自由
2、他是建立對象與主體意識共建的基礎上,也就是沒有給定的對象,對象是精神外化的產物
3、辯證法最終導向的是自由,是自我決定和自我規定的自由,他所導出的最終理想,不是一個人的自由,而是全人類的自由
4、辯證法不能用來預言未來,他只能用來反思歷史,他對于未來不能起到規定性作用,只能起到范導性作用,因為未來仍然是不確定的,但是精神有能力揚棄這種不確定性,所以黑格爾所說的精神,不是一種柏拉圖式的本體,而是一種力量
5、辯證法不能拿來做判斷,辯證法是反思性的,不是規定性的,所以辯證法不能給出一個鮮明的判斷。但是這不意味著,辯證法不承認判斷,或者說辯證法是模棱兩可的,只不過任何判斷都是有限的。
6、辯證法意味著永恒的揚棄,他并沒有終點。黑格爾所說的絕對精神,并不是哲學的終點,而是意味著哲學總是概念性的,或者說批判性的
7、辯證法只能用于哲學,不能用于哲學以外的任何學科
8、辯證法的核心是主體意識,缺乏這一點,辯證法就肯定失敗。諸如恩格斯、列寧、M這一套,都不是真正的辯證法。
實際上在我讀《資本論》的時候,我已經隱隱地覺得,馬克思并沒有真正貫徹辯證法。
要讀懂辯證法,必讀康德的三大批判,康德是最好地接近辯證法的導師。因為康德還停留在知性思考問題,而知性思考,是我們慣常思考模式,康德一步步地接近辯證法,這實際上能夠引導我們去真正理解辯證法,并且康德把辯證法的問題也揭示出來了。相反如果讀黑格爾,恐怕會陷入他的話術之中,而泥足深陷。
- 【HP電影解析】《神獸2》周邊劇透:各角色的魔杖與守護神 99566人看過
- 谷愛凌絕口不提父親,身份成謎? 66660人看過
- 大學那些又隱蔽又刺激約會地方,你們都知道? 92554人看過
- 哄女生開心最受用的6個大招,讓她感動讓她驚訝 50670人看過
- 這是3種婚外情的類型,不管怎么開局,結局都不好! 75399人看過